暨商洛市放射学学术年会及放射诊疗质控年会

发布日期:2021年06月17日 商洛眼科医院
 

     202年6月18日-20日召开成像技术新进展高峰论坛,普蔡巴汉水放射医学影像论坛,暨商洛市放射学学术年会及放射诊疗质控年会,由主办单位:商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。商洛眼科医院反射科凤祥会议记录相关眼科治疗案例。


眼球内常见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
眼球正常结构
眼球壁:外、中、内三层。
外层,纤维膜-前1/6角膜、后5/6巩膜。中层,葡萄膜--虹膜,睫状体,脉络膜。
内层,视网膜-色素部(黄斑)、神经部(视盘)

眼球内容物
房水、晶状体、玻璃体。



视网膜母细胞瘤(RB)
概述、病理、临床表现
日多见于3岁以下学龄前儿童,婴幼儿最常见球内原发恶性肿瘤
起源于视网膜内层神经上皮
病因不明,常单眼发病,双侧起病者有明显家族倾向
血管丰富,生长迅速,致瘤体内坏死
不规则钙化


视网膜母细胞瘤(RB)病理、临床表现

典型表现“白瞳症”
起自视网膜的球内肿块:
阻塞前房角并眼压升高——眼球增大、青光眼
穿破眼球壁、沿视乳头侵视神经
沿视神经侵犯颅内、远处转移
临床分期:眼内期、青光眼期、眼外期、全身转移期。

视网膜母细胞瘤(RB)
病理、临床表现
典型表现“白瞳症”
起自视网膜的球内肿块:
阻塞前房角并眼压升高——眼球增大、青光眼
穿破眼球壁、沿视乳头侵视神经
沿视神经侵犯颅内、远处转移
临床分期:眼内期、青光眼期、眼外期、全身转移期。

影像表现
视网膜母细胞瘤
CT:眼球内含钙化肿块或含钙化稍高密度肿块
早期,眼环局限性增厚,后肿块样变;后期,眼球增大,玻璃体腔内密度增高,灶内常见密集点状、斑块状钙化
若沿视神经向球外蔓延,则视神经增粗、球后眶内肿块形成,侵入颅内则成沟通眶颅的哑铃状沟通性肿块

影像表现
视网膜母细胞瘤
MR:眼球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,T1稍高T2不均低信号。继发青光
眼、视网膜脱离时可有相应表现
若沿视神经向球外蔓延,则视神经增粗、球后眶内肿块形成,侵入颅内则成沟通眶颅的哑铃状沟通性肿块


鉴别诊断
Coats病(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)
视网膜毛细血管炎/扩张引起脂肪蛋白渗出积聚致视网膜脱离
年龄较大(5-10岁),极少钙化,沿脉络膜分布,眼球无增大;渗出物不强PHPV (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)
胚胎原始玻璃体不能正常退化、胚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
婴幼儿,90%单眼发病,常有白瞳:小眼球,无眼内钙化,晶状体小而不规则
晶状体后与视网膜之间管状、圆锥状血管纤维增生物,呈T1WI、T2W低信号
脉络膜骨瘤:成人发病。眼球壁钙化灶

检查方案推荐
CT:定性诊断
MR:(增强抑脂)显示无形态改变的球外侵犯、分期
诊断要点
3岁以下儿童,眼球增大
球内钙化斑块或含钙化斑软组织肿块

视网膜血管瘤
概述、病理、临床表现
男性略多,20-50岁。双眼者占30-50%;约1/5有家族史
属斑底性错构瘤病之一,常发于视网膜或视盘
两类:海绵状血管瘤、毛细血管瘤
橘红色球形瘤体,滋养动脉、引流静脉粗大,造影剂充盈快
伴CNS毛细血管母细胞瘤(多小脑),脑视网膜血管瘤病(VHL病)



概述、病理、临床表现
临床分期:
早期:小血管摇、毛细血管扭聚成团
血管扩张、血管瘤形成期:受累视网膜动、静脉怒张扭曲,动、静脉连接处毛细血管高度扩展呈球状瘤
渗出、出血期:瘤周局限性水肿、渗出、出血、脂质沉着
视网膜脱离期:渗出性视网膜脱离
未期:继发性青光眼、葡萄膜炎、白内障、眼球萎缩、视力丧失


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
VHL病:CT、MR平扫常难以发现异常征象,偶可表现为视网膜小结节及异常强化影,常合并视网膜脱离;若同时发现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即可确诊
诊断要点:视网膜小结节并强化,受累视网膜动、静脉怒张,局部水肿、渗出、出血、脂质沉着,渗出性网脱。
视网膜蔓状血管瘤:先天性动静脉直接吻合所致。动、静脉粗大迂曲,腾蔓状纠缠,无血管瘤、脂质沉积。
脉络膜血管瘤:多位于眼底后极视盘周围,视网膜血管正常。
视网膜血管瘤样肿块:影像与VHL高度相似,无粗大、适曲视网膜血管。

黑色素瘤
概述、病理、临床表现
成年人最常见眼球内原发恶性肿瘤
起于葡萄膜基质,约85%于脉络膜(多眼球后极脉络膜外层),
少数手睫状体(约9~1%)、虹膜
多见于中年以上,易发眼外、全身转移,预后甚差


概述、病理、临床表现
沿脉络膜扩张,眼球壁向内局限性盘状、梭形隆起——穿破脉络膜基底板,生长于视网膜下,瘤体呈蘑菇状肿物——穿破视网膜突入玻璃体(巩膜坚韧,瘤体较少向外发展)
病理分型:
梭形cell型、束状cell型(B型梭形cell+中心毛细血管/淋巴管)上皮cell型
混合型(梭形+上皮细胞)

影像表现黑色素瘤
CT:
早期眼环局限性增厚,梭形高密度隆起
肿瘤突入玻璃体,呈边清、均匀略高密度半球形、蘑菇形肿块多为中度以上强化,少数因肿瘤内出血、坏死而强化不均
瘤周可继发视网膜脱离(波浪状)及膜下出血、渗液,渗液内含蛋白质,密度与肿瘤近似,T1/2W为新月形中等/高信号
注:瘤体大积液少易忽视网脱,瘤体小积液多易误诊为单纯性视网膜下积液。

影像表现
黑色素瘤
 MR:
瘤内黑色素具顺磁性,典型T1高T2低信号;(部分)无色素性黑色素瘤,T1WI等/稍高、T2W稍低信号
增强动态曲线呈“速升速降型”,中度至明显强化
视网膜下积液,因蛋白质含量不同而信号各异:网脱早期积液蛋白量低呈T1低T2高,积液蛋白含量高(多于陈日性网脱)T1/2WI
均可呈中、高信号,此时需增强以鉴瘤体、积液。

左眼环鼻侧肿块,呈较均匀TWI高T2W低信号,毗邻玻璃体变形,眼环后壁区视网膜
脱离,呈稍高密度,T1WI、T2WI中等信号影。
脉络膜黑色素瘤

T1WI不均匀中等信号,内见斑片状高信号,T2WI+FS较均匀中等信号。脉络膜黑色素瘤(低色素性)
鉴别诊断
脉络膜黑色素细胞瘤:良性,生长慢,平扫信号、密度与黑色素者近似,
轻微强化
色素上皮腺瘤:少见,常于成人,多呈生长缓慢的房黑色结节,内含较多黑色素,MRI无法鉴别
脉络膜血管瘤:良性,常于象球后极,呈梭形匍匐生长,1T中等T2中高信号,显著强化(程度高于黑色麦瘤)。镑兰精红色,合并颜面部应管瘤,Sturge-Weber综合征
脉络膜血肿:无强化,T2W侈多高信号(健时间演变。另:转移瘤、视网膜下出血

脉络膜血管瘤
概述、病理、临床表现
眼球较少见良性肿瘤;为先天性海绵状血管扩张所致;好发于眼球后极,晚期常伴视网膜脱离、青光眼;成年或10-20岁青少年
约50%伴发Sturge Weber 综合征;约90%伴轻微视网膜脱离两类:孤立性(海绵状血管瘤)、弥漫性(毛细血管型血管瘤)
孤立性血管瘤——界清,早期呈淡红色扁平隆起(镜检可诊断),晚期肿瘤与色素上皮间常有结缔组织增生,呈淡灰、绿色(镜检与黑色素瘤难鉴)
弥漫性血管瘤——无明显界限,脉络膜弥漫性增厚,易界引起广泛视网膜脱离


脉络膜黑色素瘤:
半球、蘑菇形,短T1短T2
中度至明显强化,“速升速降型“时间信号曲线,流出率较高脉络膜转移瘤:
可多发,多扁平形,边缘不光整
信号似原发瘤,T1WI等/低T2WI等/略高

检查方案推荐
D超、MR动态增强诊断价值较大
诊断要点
眼环后极界清、信号均匀、明显强化梭形肿块(速升缓降、填充式)


脉络膜骨瘤
概述、病理、临床表现
单眼多见,20-30岁青年女性,瘤体生长、视力变化缓慢
由成熟骨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,属骨性迷离瘤
瘤内可形成骨髓、骨小梁
多位于视盘附近;常为扁平、双凸球面镜状隆起,呈黄白色、橘红色
可见色素沉着,病灶边缘不规则,可伴出血/浆液性网脱

影像表现
脉络膜骨瘤
CT 视乳头鼻、颞侧新月形、条状、双凸透镜状致密影,向玻璃体腔隆起,CT值>200HU
MR主要为致密骨成分, T1WI、 T2WI低


诊断要点 脉络膜骨瘤
青年,视乳头两侧黄白色扁平肿物,高密度骨性肿块
鉴别诊断
有相同CT表现
巩膜脉络膜钙化:中老年,眼底周边部;地图状轻度隆起
眼内骨化:创伤等原因所致长期萎缩的眼内高密度影
较低密度肿块+浆液性网脱
脉络膜血管瘤/转移瘤、眼内淋巴瘤、无色素的脉络膜黑色素瘤

葡萄膜转移癌
概述、病理、临床表现
成年人最常见眼球肿瘤之一,中老年女性,单(常左)/双眼(常先后发生)
原发灶以肺癌、乳腺癌最为常见
早期表现为眼痛,视力突然明显下降,继发视网膜脱离(常始于眼底后极部侧)
葡萄膜富血管,其中以脉络膜血供最为丰富、组织疏松,血流入脉络膜后流速减缓,癌栓易于滞留并形成转移灶
癌肿转移可发于葡萄膜各部分,大多数发于脉络膜后极部、视神经黄斑部周围
癌灶沿脉络膜平面发展、不穿破脉络膜,呈弥漫性扁平状结构。



微信关注
爱眼护眼早知道
爱眼课堂
扫码领礼品